查看原文
其他

WeChat ID SZWJDAJ Intro 《吴江通》利用档案和地方志丰富资源,建设一个吴江地域历史文化权威数据库,打造读者最满意的公共档案文化服务平台。 热烈祝贺“吴江通”夺得2016年度 全国档案微信公众号排行榜冠军 1967年6月17日上午,我国在西部地区首次进行氢弹试验获得成功,这是我国继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在核武器发展方面的又一次飞跃。那些为两弹一星伟大事业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科研技术人员永远直得我们铭记。其中两位吴江人,为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做出了重要贡献。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核司令”程开甲,还有一位可能不为人熟知,他叫朱明发,今天小编就介绍这位功臣。 ▲朱明发 初夏的一天,我们在平望镇宣传办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慕名拜访朱明发老人。在平望汽车站马路对过西北侧的一片旧式居民房里,我们找到了朱老的家。穿过种满花花草草的小院子,一对精神矍铄的老人热情的和我们打招呼,他们就是朱明发和他的老伴。 ▲朱明发夫妇 在小院子里坐定,我们直接说明了来意,朱老思维敏捷,很详细地给我们描述了氢弹试验当天的情景:那是1967年6月17日凌晨,朱明发是核试验基地研究所防化部研究组组长,他和其他同事一起在完成相关预报后,转移到离爆炸心约70公里的白云岗。大漠深处的六月,清晨还带有凉意,可是大家都异常激动,等待着氢弹爆炸的那一刻。由于试验场区的时差关系,北京时间八点,当地时间只有六点,他们面朝太阳升起的地方。八点不到,一架飞机由西向东飞去,飞过头顶,飞到预定爆炸区域,转了几个圈后,瞄准靶标投弹了。不久,碧蓝的天空出现强烈的闪光,一个巨大的火球呈现在天空。当时太阳正在升起,天幕上出现了两个太阳。随着阵阵巨响,一朵绚丽的蘑菇云渐渐形成了。“成功了!成功了!”大家兴奋地从山坡上跳了起来,有的挥舞双臂欢呼,有的把帽子抛向了天空!那时是北京时间8点20分。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 1937年1月朱明发在上海出生,父母是常州武进人,到上海打工。朱明发出生不久,上海沦陷,1938年父母带着他逃难到了吴江平望,在平望开了一家烟杂店,从此在平望定居。1944年朱明发在平望开始读小学,1950年到吴江中学读了三年初中,初中毕业后,由于班主任调往松江中学,1953年,他就随班主任一起到了松江中学读高中。从小学到高中,朱明发成绩一直很好,可以说是学霸。 ▲海军第二航校时的朱明发 1956年,朱明发被保送到位于青岛的海军航空兵第二航空学校,1957年由于形势需要,进入海军航校才一年的朱明发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在海军工程系核动力专业学习。从此,朱明发与“核”结下了缘分。 ▲哈军工时的朱明发 随着中苏关系紧张,国际形势对我极为不利,中共中央确定了依靠自身力量发展核武器的战略方针。著名核物理专家钱三强建议,把哈军工所有与核有关的专业集中起来,成立原子工程系。1961年,朱明发的专业变为原子工程系核物理专业,并在这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年秋,哈军工毕业的朱明发分配到了国防科委核试验基地研究所,从事核试验理论研究工作,成为我国第一批从事核试验事业的科研人员。 此前,我国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启动了核试验事业,但是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苏联专家撤走了,一丁点技术资料也没有留下,年轻的共和国科技人员在一张白纸上开始了核武器试验的研究。当时,核试验基地研究所位于北京通县,朱明发常常是一早从通县出发,带着一个军用水壶和两个馒头,前往北京市区,跑遍了北京藏书量较多的图书馆。由于核试验的文献资料都属于机密,因此很难找到,偶尔找到一两句有启示的话,朱明发也会高兴半天。 ▲工作后与同事合影  后排右一为朱明发 朱明发清楚的记得工作后第一个研究课题是核爆炸产生的放射性沉降预报。所谓放射性沉降,就是指核爆炸后形成的放射性微粒漂移下降到地面造成的放射性污染。这是核试验时确保场区人员和下风向居民安全的至关重要的问题。研究所把这个课题组命名为沉降组,朱明发担任副组长。 1964年6月,朱明发和同事一起执行秘密任务,从北京出发,一路西行,辗转多地前往位于戈壁滩的核试验基地大本营——马兰,稍作休整,再挺进罗布泊,在一个代号叫做101的地域安营扎寨,和汇集到这里的各路人马一起投入艰苦而又紧张的核试验工作。 ▲朱明发与同事在试验基地  中间站立着为朱明发 ▲朱明发与同事在试验基地  后排右一为朱明发 朱明发记得我国首次核试验的具体时间是1964年10月16日北京时间15时。在此前的十多天时间里,沉降组和气象部门通力合作,在距离爆心60多公里的气象站内,从大量现场观测和历史资料中,分析气象条件,捕捉好天气,选定风小云少的爆炸“零时”。在“零时”那天,朱明发还得根据气象站“零前”两小时最后一份实测气象资料,迅速计算绘制好核爆炸放射性污染预报图后,才撤离到参观点参观。随着蘑菇云的升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举国上下一片欢腾! 【朱明发立功证书】 此后朱明发参与了我国了多次核试验。在原子弹成功爆炸后,科研人员转向了氢弹的试验。氢弹是利用原子弹爆炸的能量,点燃氢的同位素氘等轻原子核的聚变反应瞬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核武器。谁拥有氢弹,谁就算真正拥有威慑性的核武器,谁就是军事强国。 ▲参加核试验纪念证书 我国首次氢弹试验采用的是飞机空投航弹的方式,飞机飞行高度是11000米,氢弹在3000米左右的空中爆炸。试验的零时是1967年6月17日8时。在这次试验中,朱明发所在的研究室负责试验的安全论证,具体来说要保证飞机和飞行人员的安全以及场区人员和下风向居民的安全。为了获取正确可靠的“零时”气象资料,气象站每隔两小时就要放一个高空探测气球,每隔五到十分钟,放一个常规气象气球。根据所得的风速风向、温度湿度等气象参数,朱明发和他的同事快速进行安全计算,以确保飞机投弹后能够安全脱离危险区,保证场区所有参试人员和下风向两三百公里以外的居民的安全。直到当天凌晨,朱明发等才转移到离爆心70多公里的地方观看。8时20分,氢弹成功爆炸,标志着中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970年,朱明发转到防化团工作,担任防化团技术股副股长。 ▲部队关于朱明发的技术鉴定材料 为了神圣的核试验,朱明发在茫茫戈壁奉献了人生最宝贵的时光,而他的妻子傅学范也默默付出了很多。 ▲朱明发60年代全家福 朱明发有一双儿女,夫妻双方的父母也已年迈,都靠朱明发妻子一人照顾,因为家庭原因,朱明发提出转业申请,1974年底,朱明发回到了家乡平望,结束了夫妻分居13年的生活。1975年初,朱明发担任平望镇政府民政助理,1981年开始担任平望面粉厂厂长直到退休。 【朱明发给平望小学生做讲座】 朱明发和妻子傅学范退休前都是爱岗敬业的模范,退休后热心公益事业,悉心照料父母,积极参与社区关工委和老龄协会活动,并且成立了“夕阳红帮困小组”,结对帮扶困难学生。2014年被评为“江苏省五好文明家庭”,2017年获得了首届“江苏省最美家庭”的美誉。 ▲朱明发在家中 程开甲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我国“两弹一星”元勋。1963年朱明发大学毕业来到核试验研究所,技术副所长程开甲点名将几名大学毕业生直接安排到了他兼任主任的理论研究室,朱明发就是其中的一员。因此,程开甲是朱明发的直接领导和顶头上司。程开甲对这些年轻的科技工作者十分关心,并且敢于放手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促使他们早日成才。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核试验中,朱明发所在的科研组承担了“核爆炸产生的地面放射性沾染预报”的课题,对于这些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真有点束手无策。程开甲来到课题组,给他们辅导,给他们指点。这帮年轻人顺着他的思路,一步步求证、一步步计算,并对照国外的实测资料,最后确定了计算方案,顺利完成了我国首次核试验地面放射性沾染的预报任务。 在工作中,程开甲总是对朱明发这样的年轻人说:“搞科研、搞技术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也不能有半点疏忽,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朱明发他们向程开甲汇报工作,他总要刨根问底,提出一连串的为什么。因此,他们汇报工作前一定要做足功课。程所长是个秉性耿直,追求真理的学者。在学术问题上,不管你职务有多高,他都坚持自己的意见,绝不妥协。有一次,程开甲在北京汇报氢弹空投试验的安全问题。周总理问:“飞机安全是否有把握?”在场的一位空军副司令指着程开甲说:“他知道。” 在生活中,朱明发眼中的程开甲对人和气,也很体贴人。1964年的中秋节,是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前,朱明发和同事一起在戈壁滩紧张试验。为了调节气氛,让大家在异地他乡过上一个欢快的中秋佳节,担任支部委员的朱明发和研究室指导员等人商量,决定在中秋之夜举办赏月晚会。当晚,副所长程开甲陪着试验现场指挥张爱萍将军来到了赏月现场,程开甲带着浓浓的吴江乡音对大家说:“今天是中秋节,张副总长特地来看望大家,和大家在戈壁滩一起过中秋节!”会场上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朱明发参加研讨会合影 ▲“核司令”程开甲(前排中坐者)、朱明发(第三排左四) 同为吴江人,工作中经常有接触,但是朱明发从没有和自己的顶头上司程开甲攀老乡。1996年已经转业到地方的朱明发应邀参加原单位召开的学术会议,昔日的战友又相聚一起,朱明发才对程老说:“我和你都是吴江人,我们是老乡!”并和另外一个苏州人一起与程老开心的合了影。 ▲朱明发撰文写程开甲 ▲朱明发与程开甲在核技术研究所合影 朱明发一生中共有五次见到毛泽东主席,这些经历是他永生难忘的。第一次是偶遇,1965年9月11日,毛主席、周总理和当时的副总理兼体委主任贺龙等出席第二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工人体育场。朱明发也去了,非常幸运的正好碰到,他非常开心。 ▲朱明发在北京 第二次是1966年10月18日,当时朱明发所在的研究所要整体搬迁到新疆,在搬迁之前,这些科研技术人员提出一个要求,想见一见毛主席。当天毛主席第五次接见红卫兵,然后就安排研究所科研人员一起参加接见,朱明发和他的同事就看到了毛主席。朱明发很自豪的告诉我们:“那天我还当了一回毛主席的警卫人员!”为什么呢?因为红卫兵很多,现场很乱,所以要维持秩序。核试验研究所的一部分人,大概十几个人,被抽去在金水桥上面进行警卫,朱明发也在其中。第三次是1967年10月1号,受邀参加国庆观礼。此前毛主席说,核试验已经搞了六次了,要好好做一下技术总结,在国防科委的安排下,研究所就到北京做技术总结,不参加文化大革命,国庆的时候,朱明发作为代表之一参加观礼,在天安门东面的红台上,这是很高规格的。第四次是1967年12月31号,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国防科委在京的技术人员,包括氢弹、原子弹、导弹的技术人员,朱明发也在其中。第五次是1968年6月3号,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团以上干部。当时朱明发是营级干部,但因为从事特殊工作,也被列入接见名单。这次接见的时候朱明发很激动,因为是近距离见到毛主席。看到毛主席满面红光神采奕奕走出来时,大家站起来拼命鼓掌,高喊:“毛主席万岁!” 毛主席的多次接见对朱明发来说,是一种幸运、一种自豪,更是一种鞭策一种激励。朱明发感到责任重大,暗下决心非要把自己的工作搞好。 ▲朱明发编著的回忆录《昨天的秘密》 氢弹成功爆炸距今整整50年了,朱明发感慨地说:“要壮国威,建设强大的国防,需要每个人的努力,更需要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也希望年轻一代为国争光,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我们衷心祝愿朱明发和他的老伴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本文参考了朱明发编著的《昨天的秘密——我国核试验见闻录》,照片全部由一骑绝尘提供。) 按下方二维码识别 关注更多吴江地情  (微信ID:SZWJDAJ ) 点击查看精彩推荐文章 1、松陵鸿运楼的四道响当当的招牌菜,吃货的你尝过没有? 2、愁屋,这是啥东东?让可爱的菀坪人来告诉你! 3、【共同记忆】历经25年,拍摄50万张照片,他用镜头记录了这座城市的变迁! 4、我是恢复高考的第一批历史见证者,那一年就是这样参加高考的 5、吴江档案人十个小动作,唤起百姓共同记忆。你快点击和转发会有惊喜!  求点赞☟!转发更感谢! Reward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